导读:
企业融资法律多,涵盖股权债权与公司法。合同制定与履行、融资工具选,均须依法行事。融资人与投资人的法律主体地位是融资活动的基石。
一、
企业融资涉及哪些法律
企业融资过程中涉及《公司法》等,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明确融资人和投资人的法律主体地位。这是融资活动得以合法进行的基础。
(1)融资人需具备合法经营资质,并有权决定融资事项,如国有企业需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
(2)投资人亦需具备合法投资资格,如代表处等非经营实体则无权签订投融资合同。
2.投融资项目需符合中央及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在我国,部分投资领域对外资及民营企业设有准入限制,确保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
3.融资方式的选择同样关键。不同的融资方式(如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对双方权利义务的分配有着显著影响,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慎重选择。
二、
融资人投资人的法律主体
文庄律师网提醒,融资人与投资人的法律主体地位是融资活动的基石。
1.融资人作为资金需求方,需具备合法有效的经营资质,并有权自主决定融资事项。
2.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融资决策往往需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
3.投资人作为资金提供方,亦需具备相应的投资资格和能力,确保其投资行为合法合规。
4.代表处等非经营实体因不具备商业活动资格,故无权签订投融资合同,以免引发法律纠纷。
三、
投融资项目要符合的产业政策
投融资项目必须符合中央及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要求。
1.这是确保项目合法合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我国,部分领域对外资及民营企业设有准入限制,旨在保护国家安全、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
2.投融资双方在选择项目时,需充分了解相关政策法规,确保项目符合产业政策要求,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