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宅基地被侵占的,先调解协商;不成可仲裁,仲裁无果再诉讼。遵循《土地管理法》,积极维权,争取合法权益。宅基地被占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一、
宅基地被他人侵占怎么维权
面对宅基地被他人侵占的情境,受害人首先应当采取的行动是寻求调解解决。具体来说,可以向当地的村民委员会或乡镇人民政府等基层组织寻求帮助,通过调解的方式尝试解决争议。
1.如果双方愿意进行协商,并且能够在调解过程中达成共识,那么这将是最为高效且和谐的解决方式。
2.如果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未能成功解决争议,那么双方可以考虑申请仲裁。仲裁是一种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其裁决结果对双方均有一定的约束力。
3.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宅基地纠纷法院不立案怎处理
文庄律师网提醒,针对宅基地纠纷案件而言,如果法院不立案,很可能是因为该案件属于行政案件而非民事案件。
1.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就宅基地权属发生争议的,应当先由人民政府处理;对政府处理决定不服的,才能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如果当事人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解决宅基地权属争议,法院很可能会以不属于其管辖范围为由拒绝立案。
3.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应当首先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处理宅基地权属争议。如果政府处理结果仍然无法满足当事人的合理诉求,或者当事人对政府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4.行政诉讼是针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与民事诉讼在性质、程序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因此,在提起行政诉讼时,当事人需要准备充分的证据材料,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操作。
三、
宅基地被占法律依据是什么
宅基地被占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1.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宅基地是农村村民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非法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宅基地。
2.当宅基地被他人非法侵占时,受害人可以依据《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具体来说,受害人可以向当地政府部门申请处理宅基地权属争议;在协商、调解或仲裁过程中无法达成共识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返还宅基地并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