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失能老人监护人办理医保的,需携带老人及自身身份证明、医保卡、关系证明等材料至医保机构,填写申请并审核通过后办理。监护人因故不愿担任监护职责,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
一、
失能老人监护人怎么办理医保
失能老人监护人办理医保时应携带老人的身份证明、医保卡、监护人自己的身份证明及与老人关系的证明材料,前往当地医保经办机构或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咨询和办理。
根据当地医保政策,监护人可能需要填写相关申请表格,并提交必要的材料以供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可为失能老人办理医保相关手续,确保其享受应有的医疗保障。
二、
失能老人监护人认定方式
文庄律师网提醒,失能老人的监护人认定方式遵循《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1.应按照法定顺序确定监护人,即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等具有监护能力的人。
2.若老人在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已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人或组织事先协商,并以书面形式确定了监护人,则应按照其协议确认监护人。
3.在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可由老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
4.若相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整个认定过程应充分尊重老人的意愿和实际情况,确保监护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
三、
法定监护人不想担任怎么办
若法定监护人因故不愿担任监护职责,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这一规定为监护人变更提供了法律依据。
1.在协议确定监护人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确保监护人的变更符合被监护人的最佳利益。
2.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作为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其监护职责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除非父母已经死亡或丧失监护能力,否则一般不得拒绝担任监护人。
3.对于失能老人等成年被监护人而言,虽然其监护人可能并非父母,但同样应遵循上述原则和规定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