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未成年孩子犯罪,家长需承担法律责任与教育责任。家长需严格管教,发现不良行为及时干预。必要时配合矫治教育,助孩子重回正轨。

一、

未成年孩子犯罪家长有什么责任

  未成年孩子犯罪,家长需承担重要的法律责任与教育引导之责。

  1.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未满十六周岁而触犯刑法的未成年罪犯,虽然他们本人可能因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而免于刑事处罚,但家长或监护人却需严格履行管教职责。

  2.这意味着,家长需对未成年孩子的行为进行监管,并在发现孩子存在不良行为倾向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矫治。

  3.在必要时,家长还应配合政府或相关机构,对孩子进行专门的矫治教育,以确保其能够重新融入社会,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二、

未成年犯罪如何取保候审

  文庄律师网提醒,未成年犯罪如何取保候审,是一个涉及法律程序与条件的问题。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若符合一定条件,可以依法采取取保候审措施。这些条件包括: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只要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符合上述任一条件,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律师就可以向办案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并依法履行相关手续。

未成年孩子犯罪家长有什么责任  第1张

三、

未成年犯罪家长的法律义务

  未成年犯罪家长的法律义务,主要体现在对未成年孩子的管教、矫治与教育引导方面。

  1.家长应严格履行监护职责,对未成年孩子的行为进行监管和约束,防止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在发现孩子存在不良行为倾向时,家长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矫治,包括与孩子进行沟通、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寻求专业机构或人员的帮助等。

  3.家长还应积极配合政府或相关机构的工作,参与对孩子的矫治教育过程,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这些法律义务不仅是家长对未成年孩子应尽的责任,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法治秩序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