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民事中没有伪证罪案由,该罪名仅适用于刑事诉讼。但民事诉讼中故意作虚假证明等行为,虽不构成伪证罪,却可能触犯其他相关犯罪。
一、
民事有伪证罪案由吗
在民事诉讼中,并不直接存在名为“伪证罪”的案由,因为伪证罪是《刑法》中针对刑事诉讼中特定主体(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的特定行为所设定的罪名。
1.在民事诉讼中,如果当事人或参与诉讼的人员故意作虚假证明、隐匿或伪造证据,以影响案件审理结果的,虽不构成伪证罪,但可能构成其他相关犯罪,如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2.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司法秩序,侵害了他人合法权益,法律对此类行为同样予以严厉打击。
二、
伪证罪的四大构成要件
文庄律师网提醒,伪证罪的四大构成要件包括:
1.犯罪客体:伪证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也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伪证行为不仅可能使无辜者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还可能使真正的犯罪分子逃避法律的制裁。
2.犯罪客观方面:伪证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侦查、起诉、审判过程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这些行为必须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且对案件结果有实质性影响。
3.犯罪主体: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仅限于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这些人在刑事诉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证言、鉴定意见、记录或翻译对案件审理结果具有直接影响。
4.犯罪主观方面:伪证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虚假陈述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但为了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而为之。
这种故意行为体现了行为人对法律秩序的蔑视和对他人权益的侵犯。
三、
伪证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伪证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围绕伪证行为对案件审理结果和司法秩序的影响程度来设定。具体而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轻罪重判的。
2.伪证行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者重罪轻判的。
3.伪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的。
4.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为经济犯罪分子销毁、隐匿罪证或者制造伪证的。
5.由于伪证行为,致使他人自杀或精神失常的。
6.伪证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对伪证行为的惩处既不过于严苛也不过于宽松,既能维护司法公正又能保障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