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合同违约时,受害人可依法起诉立案。应在三年内向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递交起诉状,若合同中有约定管辖法院,则按约定执行。

一、

合同违约如何起诉立案

  合同违约时,受害人(即守约方)可以通过起诉立案来维护自身权益。

  1.受害人应当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合同违约之日起的三年内,这一时间限制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确保了法律诉讼的时效性。

  2.受害人需要向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

  3.若双方在合同中已明确约定了管辖法院,则应按照约定确认管辖,这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体现了法律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尊重。

二、

合同违约起诉的地点选择

  文庄律师网提醒,在选择合同违约起诉的地点时,受害人享有两种主要选择:

  1.被告住所地,这通常是被告的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

  2.合同履行地,即合同中明确约定的或实际履行合同的地点。

  此外,如果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已书面协议选择了其他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作为管辖法院,且该选择不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那么受害人也可以按照该约定提起诉讼。

合同违约如何起诉立案  第1张

三、

合同违约起诉的费用标准

  合同违约起诉的费用标准主要取决于案件是否涉及财产以及涉及的财产金额。

  1.一般来说,如果案件不涉及财产或仅涉及小额财产,诉讼费用会相对较低。然而,对于涉及较大财产的合同违约案件,诉讼费用则会按照一定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2.具体费用标准依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该办法详细规定了不同金额区间的诉讼费用比例,确保了诉讼费用的公平合理。

  3.除了案件受理费外,还可能需要支付申请费、证人等相关人员的费用等。

  这些费用的具体数额和支付方式,受害人应在起诉前咨询法院或相关机构以获取准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