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买卖无效的行为包括主体不适格、意思表示不真实、违法违规、违背公序良俗、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签订的合同,以及格式条款和免责条款无效的情形。
一、
买卖无效的行为有哪些
买卖无效的行为在《民法典》中有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主体不适格签订的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成年人和不满八周岁的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订立合同,均属无效。
2.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违法违规的合同:按照《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4.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同样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公序良俗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需结合具体案件进行法律适用。
5.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6.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在《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中,详细列举了格式条款无效的具体情形,包括不合理地免除或减轻自身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等。
7.免责条款无效的情形:依据《民法典》第五百零六条,合同中的免责条款若涉及造成对方人身损害或因故意、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则该免责条款无效。
二、
民法典中合同无效情形
《民法典》对于合同无效的情形进行了全面而具体的规定,主要包括上述主体不适格、意思表示不真实、违法违规、违背公序良俗、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格式条款及免责条款无效等情形。
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正义。
三、
合同无效后的法律后果
文庄律师网提醒,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和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将产生以下法律后果:
1.自始无效: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即合同从订立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2.财产返还:行为人因该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若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3.损害赔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若双方都有过错,则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一规定旨在平衡双方利益,防止因合同无效而造成的不公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