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设置居住权是《民法典》新政策,保障特定人群居住权益。通过合同或遗嘱确立居住权,让非房主合法居住。体现法律关怀,助解房产纠纷。

一、

设置居住权是什么政策

  设置居住权是《民法典》中新增的一项法律权利政策,旨在保障特定人群在他人住宅上的居住权益。

  1.核心在于通过法律手段确立居住权人的合法地位,使其能够在不享有房屋所有权的前提下,依据合同约定或遗嘱规定,对特定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权利,以满足其基本生活居住需求。

  2.居住权的设立,不仅体现了法律对弱势群体居住利益的关怀,也为解决家庭内部房产纠纷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

居住权该如何设立

  居住权的设立需遵循《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主要有两种方式:

  1.通过订立书面居住权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包括当事人的姓名、住宅位置、居住条件、居住权期限及争议解决方法等,并依法向不动产登记中心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

  2.通过遗嘱设立,遗嘱人可以在遗嘱中明确为特定对象设立居住权,继承人需按照遗嘱内容办理居住权登记。

  无论是合同设立还是遗嘱设立,居住权的设立均应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确保居住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设置居住权是什么政策  第1张

三、

设立居住权有哪些影响

  文庄律师网提醒你,设立居住权对房屋买卖及相关权益产生深远影响。

  1.对于房屋所有权人而言,设立居住权后,其房屋的流通价值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因为居住权人在居住权期限内享有占有、使用的权利,可能影响房屋的出租、出售等交易行为。

  2.对于购买者而言,在购买房屋时需更加谨慎,除了查看房屋是否被抵押、租赁外,还需查询是否已设立居住权登记,以免出现“房子归你,但你住不了”的情况。

  3.居住权的设立还可能对家庭成员之间的权益分配、遗产继承等产生复杂影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处理。

  因此,在设立居住权时,应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确保权利义务的明确和平衡。